新约希腊文小组学习心得(三)

学习通用希腊语时朗读的重要性

这篇讨论的是学习新约希腊语过程中朗读的重要性。

今日,我们进行了第二次小组课程学习,一共上了三课。当然这三课都是属于名词这块,相对比较简单,大家掌握的都比较好。 继续阅读“新约希腊文小组学习心得(三)”

新约希腊文小组学习心得(二)

学习希腊文每日小练的使用

这篇讨论的是每日小练的重要性与操作方式。

话说一个月一次课,实在不可能学会一门语言。小学生学英文,大约一周放两次课;中学生学英文,大约一周每日都有课;到了高中,每日超过一节英文课,直到到了大学才会减少,因为基本学会了。但如果大学不用几年后,所有的都会还给老师,重新用起各种翻译软件。 继续阅读“新约希腊文小组学习心得(二)”

《在地若天》读书心得(四)

灵性经历的心理学注解边界

此篇谈的是基督徒采用心理学概念解释灵性经历的界限问题

除了圣像这最后一节,我已经读完了《在地若天》这书。想聊聊作者使用许多心理学概念解释灵性经历和现象的进路是否合宜,若是部分采用则界限应该在哪里。以耶稣祷文为例。 继续阅读“《在地若天》读书心得(四)”

爱德华滋简要生平

带进美洲大复兴的人物之一

爱德华滋是带进大觉醒的关键人物。不仅在美洲产生属灵影响力,也透过书信和书籍在欧洲产生影响力,给教会带来了更新。

本篇将简单的介绍他的一生。

出生与成长

爱德华滋的祖上是英国人,后移居带英国的美洲殖民地新英格兰。 继续阅读“爱德华滋简要生平”

茶叙之解析AI不同流派之认识论进路

AI认识论进路剖析

这是基督徒如何面对AI的第二篇,主要探讨不同AI研究进路的认识论基础,以神哲学的角度进行简要解析,并给出笔者现有的认识和判断。AI对于大众而言,更多是科学工程的范畴,但实际上它有许多的认识论进路和实现手段。

本篇不会涉及到非常复杂的概念,只是简单做一些说明并给出基本判断。

现在AI认识论流派基本分为三支:符号主义联结主义行为主义。这三支流派以自己不同的进路去定义AI、研究可行性并尝试落地。人类从研究自身智能如何产生才出现这类哲学理论,意味着这些AI哲学理论从某些角度具有相对正确性,但却无法统摄人类智能运作的全部。如此,AI实际的产生,仍然根基于那个亘古的问题:我是谁?。下面将简单的介绍这些构建AI的认识论思想,并一一给予从神哲学角度的解析。 继续阅读“茶叙之解析AI不同流派之认识论进路”

茶叙之AI基本概念梳理

AI基本概念

近日与许多朋友茶叙,谈及基督徒如何面对AI的话题。我想写成一个系列,逐渐发布在这个号上。

这是第一篇,AI相关概念的梳理

因为AI一下子风靡网络,并有资本加持,所以已经显出一股乱象,每个人都想在这AI之战中分一些掳物,但却不成想自己会成为资本的掳物。

为了能够相对简单清晰的熟悉概念,并能够让本号的读者读得懂,我一并会简单处理许多计算机领域专业术语,以常人能够理解的方式表述。 继续阅读“茶叙之AI基本概念梳理”

大卫布莱纳简要生平

有一位宣教士,只在世度过29个年头,一生热切爱他的主。从他的祈祷和灵性的经历,是一位神秘主义者,注重内里的生命和对上主的生命体验;但从工作的角度,他是一位宣教的先锋。

约拿单爱德华滋作为布莱纳的好友,书写了他的传记并整理他的部分日记,出版为 《大卫布莱纳的生平和日记》(THE LIFE AND DIARY OF DAVID BRAINERD)。 此书极大的激励了克里威廉(Willian Carey)、亨利马丁(Henry Martyn)这些宣教先锋,也常常抚慰在奥卡人(Auca)中间工作的吉姆艾略特(Jim Elliot)。

本篇将简单整理布莱纳的一生,并挑选一些他日记中的祈祷作为分享。

继续阅读“大卫布莱纳简要生平”

入世同心圆与出世同心圆

入世与出世的圆心

这是在阅读《在地若天》论及修道主义三个同心圆的一些小小感想

首先,入世在本篇中是中性词汇,并不具备许多价值判断,与基督徒常常说的爱世界是两个概念。其次,出世在本篇中也并非中国传统文化中论及的离群索居。所关注的重心乃是同心圆的圆心。

当我书写此篇,就开始回忆起曾经极为痛苦煎熬的带娃时光,这带的并非一般的娃,而是带养ASD娃(ASD是Autism Spectrum Disorder的简写),并且是自己的娃。若此篇读者稍微了解我这里所谈及的这类娃,就明白这是多么痛苦的过程。

在带养过程中,慢慢明白一个人进入世界的过程是同心圆不断扩大的过程,而正常人的入世同心圆的圆心是,因此才有Lovvas的 《The Me Book》

所以开始教导关乎的所有内容:鼻子、耳朵、嘴巴…到家人、家庭的房子、房间、各房间的功能…,慢慢衍生到所在的社区、镇子、城市、省份、国家、最后是世界,但圆心是在

这是一个常人入世的过程,在这中间产生的复杂的人际关系、利益得失使得世界二字已经与红尘同义。这是世界在圣经中的一种内涵。

红色的尘土并非是红尘,而是那创造亚当所用的泥土,带着那份人的落地与谦卑,是在造物主面前的。

所以入世若从此角度去看,便是清教徒所注重的,他们渴望在世上的各个同心圆中活出新造之内涵,便是高举基督,基督是清教徒的圆心,是的中心。

但问题在于,那被撒但深深搅扰之红尘已经不是那纯一的红色尘土,因此人很可能会感觉很好的为上主入世,实际却落入鬼魔的网罗之中,只是因为带了一些红尘罢了,而那时却不能轻轻掸去红尘不留一丝云彩。

为此,在基督教被罗马承认并国教化后,教会受到了这类损伤,虽然这损伤不至于让基督对教会的应许落空,她必然胜过阴间的门。不过,另外一支更新的力量注入了,便是修道主义及其产生的生活方式。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以独处去觐见那独一者

由此,出世开始被提及,修道主义的出世至少有三个同心圆,圆心仍然是基督。

一、旷野。修道主义的旷野自然是空间和时间上的。他们真的采取离群索居的路径去制造一个能够与上主相遇的旷野,这若是有了上主之引导,是无可厚非的。后期修道主义变质甚至妖魔化,主要还是有许多人并非有此呼召进入空间与时间的隔离之中,导致了败坏和失败。

但这空间和时间的隔离是一定需要的,圣经多处记载论及此事。无论是亚伯拉罕、摩西、大卫、以利亚、耶稣基督、保罗等,都经历了实际的空间和时间的隔离,形成某种旷野,去直接觐见上主,形成亲密关系与交通。

二、修院。这是一个更为狭窄的同心圆,被囊括在修院的高墙和修道院时间表之内。为何本笃修院能够产生极大的果效,甚至到如今还有,也是因为修院产生了小小的旷野环境,更是产生了小小的红尘社会,但是这红尘社会若修院长上介入靠谱,就会充满圣灵之运行,形成以基督为中心的团契,并产生修院特有的灵性传承。

三、斗室。斗室,在沙漠教父时期,就是独立存在的。到了修院时期,则变成了修院内部更为狭小的旷野。这旷野,不只是空间时间的隔离,因为那里只有你自己,需要诚实的面对。这面对的过程,仍然以觐见独一者为终极指向。

如上,这修道主义的三个同心圆,其实若操作得当是极有祝福的。若采取类似安东尼的路径,让自己的修道生活处于一种顺服于教会的动态过程之中,也会给不在此圈子里的人带来极大的祝福。

再思灵性生活中的意志力

灵性的意志力该如何训练

 

第二篇心得中,稍微谈及了现代城市生活中的一个特征:薄弱的意志力。跟随基督的人,当心思意念被圣言更新,还有接续的步骤,就是操作。而论及操作时,便会涉及意志力的问题。

如果论及属灵品格,意志力忍耐具有极大相关性,要忍耐则根基于盼望盼望又基于相信。但这些不仅仅是一个个词汇,而是需要在灵修生活中串联起来。

显然,如果单一的将意志力拿出来去训练,没有圣言更新心思意念的根基,很有可能就是产生圣经中所说的顽梗,中国人叫做,好听一点的中性词叫做自律。但灵性操练中的意志力一定带有某个顺服的对象,它不是所谓坚持自己,而是要在放下自己中操练顺服的意志,这也是基督在世做的榜样。

古时有一册书叫做 《沙漠教父言行录》 ,此书有不同的一些版本,国内已经有中文版本译出。书中摘录了许多持守修道生活的沙漠教父的轶事和言谈,笔者在阅读时,发现 顺服 具有极大的分量。由顺服出发,才继续生长出许多属灵的品格和经历。

这些沙漠修士所顺服的对象,不会常常拿上帝来说事,而是直接落实到自己的师父圣经也是如此教导顺服和爱的,要把对上主的顺服和爱落实到看得见的人身上),也就是灵性上的带领者。他们之间的关系网络不像现在一些教会那么繁杂,许多都是单一的跟从一位师父,然后顺从师父的教导和各样命令,去执行,去体会,甚至有时候我读的感觉是有些突破我的既有认知的。

因为现代社会强调的是自我,反而就形成了灵性上的悖逆、刚硬、顽梗,这里面有意志力的运作。有人会充分的调动自己的意志力去坚持一个错误的行为,这反而是圣经提及需要破碎的内容,是需要被拆毁的坚固的营垒

因此,在灵性操练生活中,意志力的训练,不仅在于磨练人的意志,形成稍微刚强和忍耐的人格,这些都是可以像训练肌肉那样训练的,当然也要付出许多辛苦,忍受许多痛苦。摘录一则矮子约翰的故事:

相传阿爸矮子约翰退隐到瑟格提斯的沙漠中,与一位长者在底比斯(Thebes )居住。他的师父捡了一枝枯木,栽种在地里,对他说:“你每天浇一瓶水,直等到它结果子。”可是水源离他们那里很远,以至于他要夜间启程,第二天早晨才回来。但过了三年,枯木长活了,而且真的结出了果子。于是长者就拿了一些果子到教会去给弟兄们,说:“你们拿去吃吧,这是顺服的果子。”

首先我们关注这则故事的核心不是在于其真实性,许多人对这则故事有自己的理解。故事里面三年之久,常年奔波就是为了给一根枯木浇水,这突破了人的基本认知,但故事里的人还是这样去做了。

就笔者来说,还是会怀疑故事的真实性,不过也没有完全否认。因为枯木发芽结果之事乃是上主自己所行。在可拉的背叛事件中,上主显出生命秩序之大能使亚伦之杖发芽结果,这既是背叛的记号,也是顺服的果子。

上面提到的矮子约翰的故事,明显所注重的也是意志力的训练需要被包裹在顺服之中

所以当我们要落实早期修道主义中的意志力操练,也需要把顺服二字带进自己的灵性训练之中。这或许也是我们新教背景的圣徒比较缺乏的。

《在地若天》读书心得(二)

城市生活中如何落实灵修操练

此篇会有许多自己的感悟,将仔细论及在都市化、电子化、原子化与极度巴别塔化时代中,如何维系一颗清心

我略过了此书介绍历史上比较著名的几十篇灵修作品的篇章,若有机会以后会详细书写自己阅读这些历史作品的感受。 继续阅读“《在地若天》读书心得(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