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也不偏离。」——箴言22:6
我猜想大多数自称基督徒的人都熟悉上面这节经文,读起它来可能会十分耳熟,就像一曲老调。十分有可能,你多次听过它,或者读过、谈过、引用过它。难道不是这样吗?但是,这节经文的要义却很少被注重!它所包含的教义看起来几乎不为人所知,它所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责任恐怕很少有人履行。读者,我说的难道不是事实吗?
面向中文基督徒的一款圣经工具软件,方便圣经阅读者研读查考圣经,其具有多版本圣经平行阅读、原文词典、注释书阅读、串珠、BDAG3(新约及早期基督教文献希腊文大词典)、圣经人地名词典等功能。
简介:「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也不偏离。」——箴言22:6
我猜想大多数自称基督徒的人都熟悉上面这节经文,读起它来可能会十分耳熟,就像一曲老调。十分有可能,你多次听过它,或者读过、谈过、引用过它。难道不是这样吗?但是,这节经文的要义却很少被注重!它所包含的教义看起来几乎不为人所知,它所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责任恐怕很少有人履行。读者,我说的难道不是事实吗?
当神与亚伯拉罕立约的时候,设立割礼作为立约的记号,这个割礼就是现在的割包皮,并且就主耶稣和初期教会给我们的见证,犹太人是非常注重割礼的仪文的。
[利 26:41] 我所以行事与他们反对,把他们带到仇敌之地。那时,他们未受割礼的心若谦卑了…
我们需要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认知:犹太人、以色列人、犹大人其实在圣经中的含义是不一样的。以色列人是上帝与立约之民的称呼;犹太人是两约时期及之后希腊罗马对以色列人的蔑称;犹大人是十二支派的一个支派的称呼。犹太人与犹大人的关系,我们这里不查考。所以旧约没有出现过犹太人,新约以色列人和犹太人会同时出现,新约没有出现过犹大人。 继续阅读“旧约中的割礼仅仅是仪文吗?”
在使徒信经中,有一句很难理解,就是『降在阴间』。历史上也争论这句信经是否是圣经的教训,所以现在有些教会的使徒信经中是没有这句话的。从教会历史的角度看,早期的使徒信经版本中,也是没有这句话的。所以有些人认为,无论是从历史出发,还是从圣经的经文出发,都不支持耶稣降到阴间的论诉,他们就轻轻忽忽的删除了使徒信经中的这句信仰宣告,真是胆大包天!
本文愿意从圣经和教会历史的角度去查考使徒信经中的这句话的含义,初期教会的信仰中是否包含『耶稣降到阴间』的内容。
嗐!你们有话说:“今天明天我们要往某城里去,在那里住一年,做买卖得利。”其实明天如何,你们还不知道。你们的生命是什么呢?你们原来是一片云雾,出现少时就不见了。你们只当说:“主若愿意,我们就可以活着,也可以做这事,或做那事。”现今你们竟以张狂夸口;凡这样夸口都是恶的。人若知道行善,却不去行,这就是他的罪了。 (雅各书 4:13-17 和合本)
基督徒对计划的态度和世人不同。世人有句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这句话是有主的普遍恩典在的。因为『变化』是在上帝手中。我们基督徒需要做计划,但是要把计划放在主的手中,并不是计划了就非要操作,学习时刻顺服神的引导。
或许说这些过于飘渺,但是却要实际操作。因为人计划如何,与人的心思有关系。人类第一个计划就是犯罪计划:『夏娃吃善恶果』。本身这个计划有仇敌的介入,且有夏娃自己的打算,却带全人类进入罪中。所以做计划要做,有几个原则
圣经里一个著名的例子是使徒保罗的见证。
圣灵既然禁止他们在亚细亚讲道,他们就经过弗吕家、加拉太一带地方。到了每西亚的边界,他们想要往庇推尼去,耶稣的灵却不许。他们就越过每西亚,下到特罗亚去。 (使徒行传 16:6-8 和合本)
这是被神打断传道计划的例子。这些引导在宣教士中特别常见,因为不是凭着血气争战,乃是耶和华的灵成事。也就是即使有时候真的是正确之事,还要顺服圣灵的引导。对于圣灵禁止保罗在亚细亚讲道,保罗选择顺服。
基督徒如何对待“世界”呢?这是一个显然的问题,其实也是一个不显然的问题,让我们从圣经经文本身去看这个话题。
随着世界上有不断的新式事物出现,基督徒往往被搞得找不到北,这很大的一个原因在于基督徒不但没有昼夜思想耶和华的话语
,而且活在一种爱世界
的状态中。因此,灵性的麻痹和安逸,让神的儿女对属于世界的事物更加感兴趣,而对于属灵的事物缺乏兴趣。这并非是个案,而是活生生的在我们身边,甚至我们自己可能就是其中的一位。
为此,当世界上有潮流起来的时候,我们应该有一种认知:任何世界上流行的事物,绝对不会没有灵界的背景
,为此我们在分析这些流行事物的时候,就需要分析这些事物背后的属灵背景。
[罗 13:1] 在上有权柄的,人人当顺服他;因为没有权柄不是出于 神的,凡掌权的都是 神所命的。
区块链最最重要的核心特征就是:去中心化
。我打个比方吧,如果我现在要去淘宝买东西,我先要把自己的钱打到支付宝,然后卖家把东西发我,接着我确认收货,然后支付宝把钱打到卖家的账号,整个交易过程结束。
在上面的整个交易过程中,我们可以简单的知道,支付宝就是中心媒介,若是离开了支付宝,就没有办法在淘宝交易,所以这种是中心化的交易模式。
现在区块链来了,他就是要解决一个问题:万一支付宝不靠谱跑路了怎么办?那我们的钱不就打水漂了吗?所以我们现在不要支付宝做中介,我直接和卖家交易,并且把交易的数据保存在公开的数据库上,所有人都可以看到,也可以知道。
所以我们来看,区块链的几个哲学前提和人论前提:
为此我们来看,作为比特币的核心技术的区块链,他是一个消灭核心权柄
的做法(因为它没有中央银行
),类似于在政治层面的无政府主义
,但是无政府主义太乌托邦了。所以区块链将这样的一种哲学理念以程序和算法的形式实现了,并且付诸于行动。
难道真的没有问题吗?显然不是,前阵子比特币大跌,大跌的核心原因是什么呢?区块链技术在不断的升级过程中,链中的节点会可能产生分叉,我们这里不谈具体的技术原因,而是谈这样的分叉背后的思想层面的原因。
无论或明或暗
)。为此在比特币这个第一个实践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上,就发生了很多次的分叉,也就是这本身就是人的一种行为。也就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区块链仍然是一个工具,工具本身已经不具有中立性(因为去中心化本身不符合圣经教导
),加上人的罪性,导致了这个技术的敌基督本质。
为此,基督徒该如何面对将来可能而来的区块链社会呢?就是一定要逃避。区块链最开始应用于数字货币,也慢慢会用在另外的领域。好了我们非常简单的讲完了区块链背后的属灵背景。
AI(人工智能)也是最近非常火热的词,而这个技术的出现更是把人类放于一种创造主的地步。我们看前面的区块链,那只是对于一种治理模式的选择,无论是在经济方面还是政治或者其他的领域,但是AI所展现的则是一个更加深刻更加全面的抵挡上帝的工作。
我们这里所说的AI,特别是指具有自我学习能力的人工神经网络,和对这种网络的实现(现在仅仅以计算机程序的形式实现,将来如何我们并不知晓
)。
要知道,人的大脑和神经系统是非常复杂的,其中有一个能力就是能够学习、调整、记忆、感知很多的东西,而AI就是模仿上帝的创造的神经网络的一个产品,为此AI的目的是在于取代人类的位置,这是毋庸置疑的。AI至少会在以下的几个方面挑战圣徒:
巴别塔
,就是要扬人的名
。我们看上面探讨的区块链,也是要去上帝设立的权柄,而立全人类为偶像,AI在这点上将来必与区块链会合作的。快
和懒
是圣徒成圣过程中最为要逃避的两件事情,但是AI却集合了这两个特征。(体贴肉体的乃是死,体贴圣灵的乃是生命平安
)。在这三方面,AI会给圣徒的成圣带来极大的影响。
这篇是非常简要的讲明了这两个新兴技术的属灵本质,但凡事神掌权,上帝的荣耀和权柄也必然在这两个抵挡上帝的技术中显为大。
作为一个基督徒,从人的自然性来说,最不希望的就是跟随基督跟随的很软弱,所以我们在教会当中往往表现的就是特别的刚强,特别的属灵,特别的能够帮助人。。。而当我们回到家或者自己独自面对的环境中,却无法像教会中表现的那样能够刚强壮胆。这是为什么呢?
巴刻的这本小册子其实各个章节并没有非常明显的逻辑性,我想这本书可能是他的随笔吧,记录他在思想“软弱”这个问题的一些心得。
其实就像这本所言的,软弱是一个基督徒常常经历的状态,这是受限于我们被造的自然性,我们的有限,我们老我的秉性,而作为基督徒在这样一个状态里,该怎么样的能够靠着基督去得胜,是这本小册子需要探讨和思考的。
使徒保罗,神所使用来传福音到外邦的器皿。他在面对哥林多教会对他的轻视的时候,也是心中多有软弱,自己建立的教会的弟兄姊妹,不再承认其牧养的权柄的时候,他的心是何等的软弱呢!所以保罗先后写了四封信给哥林多教会,这个让他心中常常挂念,常常流泪的教会。而歌林多前书和歌林多后书是其中的两封书信。
读着歌林多后书中那牧者的心肠的文字,看到了保罗做了一件一般的牧者不敢做的事情,就是对歌林多教会坦言了自己各样的软弱,包括身体的软弱,包括在患难当中的软弱,也包括歌林多教会的弟兄姊妹对保罗是否接纳的软弱,他的坦言,却是成为了歌林多教会回转的祝福。
我们知道,一般的人总是希望能够在别人的面前表现的刚强一些,厉害一些,这是堕落后的人的常态。而最不希望别人看到的就是自己各式各样的软弱和问题,无论是身体的疾病、性格的懦弱、金钱上的软弱、各类人际关系中的软弱大家都是想法设法的去遮盖去回避,甚至用各样的罪恶去“弥补”这些软弱。如同现今的世代中,整个世俗的价值观所体现的,就是极力的去回避人生中的所有软弱,为的乃是让别人看到自己是一个刚强的人。
但巴刻在书中提到,我们的主耶稣他所做的,特别是他的道成肉身和钉十字架,在这两个内容上,特别看到了作为人子的耶稣基督所有的软弱。因为有了肉身,他也受到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为有了肉身,他也必须承受精力体力的疲乏,所以所看到的就是那位以赛亚先知所预言的受苦的耶和华的仆人,如根出于干地一般。
为此,我心中献上极大的赞美,因为主耶稣真的能够体恤作为人的软弱,因为他曾经来过,曾经活过,曾经死过,更是为我们复活过且活到永永远远。耶稣他从马利亚腹中生产后,如同一般的人类的后裔一般,要吃奶,要换尿布(如果那个时候以色列地的传统是用尿布的话),他需要学习走路,学习说话,学习与人相处,学习孝敬肉身的父母。等等之类的,不易而足,他是真真的人,且真正的经历了软弱。
回望主耶稣所经历的,也成为保罗站起来的力量,如同我自己所认知的,也成为我继续跟随的力量。所以当耶稣呼召一个人的时候,他是呼召一个罪人,来悔改。当他在一个特别的事上呼召一个人的时候,他是呼召一个蒙恩的罪人,来做器皿,只是一个瓦器,却因为有着主耶稣基督自己在里面,而成为贵重。
我自己也坦言,信主到现在经历了太多的软弱,曾经在床前的流泪,但对于对主耶稣的跟随,跌跌碰碰仍然持守。
巴刻还特别提到了金钱奉献的问题,的确这个几乎是衡量一个自称的爱主的人到底是否真的爱主的试金石。但巴刻给的挑战乃是,奉献到“心疼”,因为这会使得生命有更多的机会经历软弱,而去经历基督的更新大能。特别是当十一奉献成为一种习惯或者宗教意义上的交税的时候,特别需要主耶稣基督的怜悯。
我们常常不愿意奉献金钱,是因为金钱给人一种非常虚假的安全感,当人在基督里没有盼望的时候,这种安全感成为替代基督里的平安的赝品,作为赝品就是假的,但是非常像。很多时候,就是这样。
但要在金钱的奉献上有突破,不再因为金钱而软弱,我们需要再一次的去思考“盼望”到底是什么?
“所见的盼望是暂时的,所不见的盼望才是永远的”。这段我们非常熟悉的经文,让我们对基督徒的盼望有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看似摸的着,却如影子一般,但我们需要凭着基督里的信心去支取。
如同巴刻在歌林多后书的经文解释中,非常明确的告知了这个盼望的确定性和其具体内容的不可知性,我们现在真的不同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直到那个时候,就可以与主面对面了。作为神的儿女,是要操练自己有确信和经历这份活泼的盼望。这份盼望是我们能够轻看这世界给的羞辱,家庭的环境,金钱的软弱,身体的软弱,人际关系的软弱的核心,因为我们直到这世上的一切都要过去,唯有在基督里的基业永远存留到天上。
敌基督
,这是一个已经在教会滥用的词,我们愿意仔细的查考这词的意思和其真正的含义。
巴拉巴弟兄
源自网络
针对在网络上广为传播的“恩典福音”信息,为防止会众被其错误教导迷惑,就其错谬公示教会全体弟兄姊妹。
更详细的对恩典福音的分析请点击:https://biblereader.top/%e3%80%8c%e6%81%a9%e5%85%b8%e7%a6%8f%e9%9f%b3%e3%80%8d%e7%ae%80%e8%a6%81%e5%89%96%e6%9e%90.html
恩典福音妄图通过宣扬所谓的特权福音,在其信息中否定律法在新约教会的功用,忽视上帝的公义和圣洁,割裂并对立旧约与新约的关系。
新约经文教导
惟有详细察看那全备、使人自由之律法的,并且时常如此,这人既不是听了就忘,乃是实在行出来,就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雅1:25)
恩典福音者谈旧约的悔改与罪有关,新约的悔改与罪没有关系,而是心思意念的回转,只要相信神已经赦免你的罪,你就是悔改。我们认为恩典确实是我们能够悔改成圣的前提,但是难道人真的什么事都不用做,只要思想改变,不需要意志选择遵行主的话就可以解决生命中的问题吗?
新约经文教导
罪必不能作你们的主.因你们不在律法之下、乃在恩典之下。这却怎么样呢.我们在恩典之下、不在律法之下、就可以犯罪么.断乎不可。岂不晓得你们献上自己作奴仆、顺从谁、就作谁的奴仆么。或作罪的奴仆、以至于死.或作顺命的奴仆、以至成义。(罗6:14-16)
保罗清楚论述在恩典之下的基督徒,还需要作出意志力的选择,是顺服罪?或者顺从圣灵?自动成圣的说法很诱人,但无非是否定人的责任,并且自欺“已经平安”了。
不信主的人否认自己是“罪人”,而只有真正认识神的慈爱、良善、圣洁、公义属性的人,有圣灵光照内心的基督徒才能承认自己是“罪人”,并且敏感于自己生命中的罪行。唯有“知罪””认罪“,才能”悔罪“得以”赦罪”以至“成圣“。
据医学上的研究,麻风病人是因为失去了痛觉神经,以至于他们对危险不能产生感觉,因此常常反复的烫伤、烧伤甚至被老鼠咬伤也没有知觉。
上帝使用律法在良心上的功用,和圣灵的责备提醒,使我们对罪产生罪疚感,以至于痛苦,自己责备自己,避免我们成为良心麻木,如同:“这是因为说谎之人的假冒。这等人的良心,如同被热铁烙惯了一般。提摩太前书【4:2】”
上帝让人不继续犯罪的方式恰恰是时常让我们觉察到自己的罪,以至于能回到耶稣救赎恩典里面,蒙主赦免,重新得力,继续成圣之路。
提摩太前书【1:15-16】基督耶稣降世,为要拯救罪人。这话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在罪人中我是个罪魁。然而我蒙了怜悯,是因耶稣基督要在我这罪魁身上,显明祂一切的忍耐,给后来信祂得永生的人作榜样。
消除罪疚感的正确方式——忧伤痛悔的心,神必赦免。
来12:6 因为主所爱的他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纳的儿子。
林前5:1风闻在你们中间有淫乱的事.这样的淫乱、连外邦人中也没有、就是有人收了他的继母。5:5 要把这样的人交给撒旦、败坏他的肉体、使他的灵魂在主耶稣的日子可以得救。
假如上帝不再使用任何环境,患难,律法准则引导我们归正,那么我们就是被神任凭丢弃,在耶稣基督的救恩之外了。因为我们所站的恩典乃是一生之久。
新约经文教导
他曾救我们脱离那极大的死亡,现在仍要救我们,并且我们指望他将来还要救我们。(林后1:10)
曾救:因信称义,与神和好,不再需要面对末日白色大宝座的审判。
现在仍救:信主后拯救我们脱离罪恶,成圣完全的生命之道。
将救:身体得赎,完全成圣,毫无玷污。
江涌流为了否认十字架在我们生命中的功用,曾在他上门的信息中说:“有人说我们要走十字架的道路,但我说:NO,因为那是耶稣钉十字架以前说的,耶稣在十字架上已经用恩典成就了一切,所以主的担子是轻省的,主的轭是容易的。所以我们是在神的恩典中。”由于篇幅有限不能更多列出,如有问题可以关注“种子团契”和“我要向高山举目”微信公众平台。
1.与上帝为敌的心态
反律主义者之所以反对上帝的律法是出自一个未悔改的心。所以,布雷克指出:“对于这个律法,基督说,他来不是要废掉,就是到天地都废去了,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废去,无论何人废掉这诫命中最小的一条(相对于《马太福音》第二十二章三十八节中的最大的诫命),他在天国里要称为最小的。这是说他将不能得以在天国里,这也是“称为最小的”的含义(参太20:16;路13:30)。”
2.把罪合理化的心态
假如没有律法,罪就不算为罪。所以,在罪人的思想中,总是幻想废除上帝的律法,如此就能达到欧洲启蒙运动中小说家拉伯雷在《巨人传》中人本主义修道院所标榜的口号:“随心所欲”。但是,这个世界并不是我们所创造的世界。所以,这个世界也不是按我们的思想运行的,而是按上帝的律法运行的。不管我们承认也好,不承认也好,上帝是不改变的,上帝的律法是不改变的,违背上帝的律法就是【罪】,而上帝断不以有罪的为【无罪】,【罪】的工价就是死,因此,【犯罪】的必然要受到上帝的【审判】。
3.自欺欺人的心态
雅各曾经警诫说:“只是你们要行道,不要单单听道,自己欺哄自己”(雅1:22)。反律主义者虽然听道,但却根据自己的喜好对上帝的话语随意取舍。他们喜欢上帝的应许,愿意得到上帝的恩惠,但他们并不喜欢上帝的律法,不愿意尽自己当尽的本分,所以他们就主张上帝的律法已经废止,基督徒不需要遵行上帝的律法,只要顺从圣灵对自己的引导就好了。这分明是瞒天过海,自欺欺人!
“听了我的话去行的,这人有福了”
“爱我的必蒙我父爱他,并且我要向他显现”约4:2
来了山上之后,知道了每个人必读的10本书,《跟随耶稣的脚踪》是我读的第一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就有种心潮澎湃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