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视频是约翰福音3:1-4节原文简读
这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希腊文教程,只是尝试带着一些有兴趣的人一起读约翰福音的原文,面对的受众未必都有希腊文基础。如果有兴趣可以在本站搜索约翰福音的系列原文简读。
继续阅读“约翰福音 3:1-4 原文简读”
面向中文基督徒的一款圣经工具软件,方便圣经阅读者研读查考圣经,其具有多版本圣经平行阅读、原文词典、注释书阅读、串珠、BDAG3(新约及早期基督教文献希腊文大词典)、圣经人地名词典等功能。
约翰福音3:1-4节原文简读
以下视频是约翰福音3:1-4节原文简读
这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希腊文教程,只是尝试带着一些有兴趣的人一起读约翰福音的原文,面对的受众未必都有希腊文基础。如果有兴趣可以在本站搜索约翰福音的系列原文简读。
继续阅读“约翰福音 3:1-4 原文简读”
翻译的技术层面
最近一直在读《马丁路德桌边谈》,这次想聊聊我读的这个汉语译本。
这个汉语译本2013年,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查阅了书本的译后记,是为2008年,北京大学朱孝远教授所主持的一个丛书出版工作,《桌边谈》其实早已经由他的研究生集体翻译,然后丛书的出版人与朱教授商量之后决定出版路德的书。
翻译的起因是在于朱孝远教授讲授《欧洲宗教改革》课程,同学们因为看到《桌边谈》此书的编排非常类似中国的《论语》,有语录体味道,引起大家兴趣。最后是在他的倡导之下集体翻译的,大约历时半年完成。
我这里就不罗列这些译者了,他们的身份就是对欧洲宗教改革有兴趣的北大研究生(从译后记看约16人)。而且我也佩服他们翻译的动力,很多学生可能未必有相信路德所信的,愿意翻译或许纯粹就是一个兴趣,所以我不质疑他们良心层面之事。
所以接下来就要谈谈技术层面,翻译的技术层面基本要包括几个点:源语言、目标语言、与要译的内容相关的源语言技能、与要译的内容相关的目标语言技能、其他大环境的基本知识。下面会从这些点来聊聊其中的某些翻译(聊这些内容,不是为了说自己如何如何,而是在读翻译作品时,自己有一些反思,规避以后自己可能犯的同类错误,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继续阅读“翻译不仅是个良心活,更是一个技术活”
释经路径的思考
上一篇随想,记录的是自己对释经路向的一些思考,所谓路向,就是指方向,是关系到方法论的,不过又超越方法论,如果有兴趣可以看看这篇随想。
当路向大致清楚,今天这篇是对于释经路径的思考。所谓的路径,就是我们怎么能够通过一个过程,来取得对一段文本、一节文本或一个词语的正意理解。
好了,如今我们一般的圣徒,在阅读和解释圣言时,会经过不同的阶段,包括但不限于:安静阅读许久、查阅资料繁多、双膝懂得跪下、询问人物三俩、默想许多时光…。这就是一般人在查考时的路径。所以这一篇要记录的是对这些路径中小站的细节处理。 继续阅读“记录些关于释经路径的思考”
释经路向的思考
前阵子整理了奥利金(Origen)的一些生平资料,能够一瞥他对东西方教会的影响程度。特别是他的三重释经学,对东西方教父都有极大的影响。这一篇算是头脑风暴,记录下思路。
奥利金对圣经的钻研程度非常人所及,常常研读至深夜,且明白后便有极大的遵行动力。这在其自阉之事上表露无遗。
从其留存的作品来看,他主张任何的圣卷文本都有“体、魂、灵”三重含义,每一处细节都值得仔细思考斟酌与祈祷寻求。 继续阅读“记录些关于释经路向的思考”
近期都在阅读马丁路德博士的《桌边谈话录》,慢慢对他的妻子非常好奇。她如何成为马丁路德的妻子?如何去打理这个领袖的家庭?如何养育儿女?如何扶持自己的丈夫去操作繁重的事务?
网络上搜寻了一些资料,中文资料稀缺,不过英文资料丰厚。虽然凯瑟琳的许多事情都是马丁路德和其周边的人记录,但也可以整理出她大致的人生。
凯瑟琳(Katharina von Bora)出生于1499年1月29日,她的家在莱比锡南方六英里左右。在五岁的时候,她的母亲就离世了。上学到九岁后,父亲因为再婚,将她安置在一个女修道院中。虽然修道院不适合女孩成长,但在那个年代,至少保证了基本的食物和住宿,还有基础的一些教育。她被预备成为一位修女。 继续阅读“凯瑟琳简要生平”
让圣经地名或事件中的祝福成为人生的复刻
近日都在阅读俄罗斯荒野修士塞拉芬的生平,已经读到第四章。除开一些教会传统和对马利亚认知的不同,还是具有许多相类似的灵性经验。所以打算边读边做一些记录,能够帮助自己,或许也会给读到的人有帮助。
今天要记录的是塞拉芬对于地名的命名。
塞拉芬从见习修士,成为正式修士,然后被教会和修院祝福,允许其成为旷野独修士,更进一步的进入祈祷之中。 继续阅读“如何命名地名得益处”
历史上对教会整个神学思想影响比较大的几位人物,除了特土良、希坡的奥古斯丁、亚他那修、加帕多家教父、阿奎那和宗教改革时期的改教家,还有一位就是俄利根(Origen,又译:奥利金)。俄利根的一些思想在君士坦丁堡第二次大公会议上被定为异端,包括万物复原论,非平等三一论等。也正是因为此,他未被列入东方东正教会和西方罗马大公教会的教父名单。
也是因为某些思想被定为异端,教会烧掉了他许多的作品,我们现在无法看到他所有作品的面貌,不过因为凯撒利亚的优西比乌的收集,和其在 《教会史》 一书中的记录,我们大致知道了一些事情。
实际上,俄利根的思想极大的影响了东西方的教会。在东方,埃瓦格里乌斯(Evagrius Ponticus)和约翰卡西安(John Cassian)受到他的影响,后期的认信者马克西姆(Maximus the Confessor)也受到他极大的影响。这些影响在东方灵修经典 《慕善集》 (Φιλοκαλια)非常详细的体现出来。
本篇没有很多讨论俄利根神学思想的内容,就是希望将这位早期教会的基督徒的一生简单的介绍清楚。
俄利根于公元185年出生于亚历山大,据优西比乌在 《教会史》 中的记载,他从小就受过良好的教育,通晓希腊语文。 继续阅读“俄利根简要生平”
怎么面对心灵的懈怠
最近在读马丁路德的《桌边谈话录》和俄罗斯荒野闭关独修圣徒塞拉芬的《塞拉芬的生平》。他们都不约而同的谈到信仰之路上的一个劲敌:懈怠。
他俩其实是不同的教会传统,而且马丁路德对修院建制可谓是深恶痛绝。如果让老马去阅读俄罗斯东正教会的圣徒传记,我估计他应该是直接把这传记扔进拉圾桶。
不过笔者居然在这两本作品中,看到了一些类似的表达和描述,真不知马丁路德发生什么不可知事件,导致马丁路德如此仇视修院和修士,估计还是时代背景和自身经历的原因。
好了,不说无用之言,我此篇是想要谈谈在不同的教会传统中,对生命之敌人的面对和回应的操作。 继续阅读“两种不同传统对心灵懈怠的认知与处理”
金口约翰
教会历史上有一位教父,满腹经纶,宣讲满有圣灵之能力,一位正义之士,因留下许多的讲章和书籍,被称呼为“金口”,他就是金口约翰,其希腊名叫做 Ἰωάννης ὁ Χρυσόστομος,音译为约翰.屈梭多模。Χρυσόστομος,屈梭多模,就是希腊文“金口”之意。
金口约翰约于公元 344 或 354 年出生在叙利亚的安提阿。他的父亲是一位官员,母亲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他在母怀之时,父亲便撒手人寰。他就由母亲抚养长大。母亲丧夫后,守寡开始养育约翰。金口约翰在其后的作品中说他母亲是一位敬虔的圣徒。
约翰受教于当时的外邦修辞学家力贝尼阿斯(Libanius),也受训于当时安提阿学派的神学家大数的狄奥多。从他的教育经历来说,是接受了当时的高等教育的。这或许成为他后来满腹经纶的原因。
约翰在成年后,就接受了洗礼,早年就渴望过一个隐修的生活,在安提阿附近的旷野中过了几年的旷野生活。后又寻一位老者学习祈祷,在山洞居住,研读圣言。因过于严格的苦行训练,造成身体的创伤,后回到安提阿。 继续阅读“金口约翰简要生平”
原文研读的免费利器
因为研读需要尝试过许多 Bible Software,有国产的,也有国际的。国际的包括有 E-Sword、TheWord、Logos、Accordance、BibleWorks;国内的包括有轻轻听、普光、精读、微读、道,还有与微读类似的移动 APP;还有一款我必备的工具:BLB,Blue Letter Bible。 下面会大致的介绍这款 Web 和移动端的 Bible App。下面的介绍 以 iOS 端 App 为标准,Android 端和 Web 端的功能是类似的。
我自己在使用 Bible Software 的过程中,有一个明显的阶梯:
而今天我要介绍的 BLB,就是在第四步用到的软件。BLB 的定位是综合性的研究软件,但是其不是商业化运作的,而是以非营利性组织来运作,因此需要大家捐赠经费,也意味着他拿不到许多版权,没有许多资料( 像 Logos 一样 )。这也意味着,他对已经在 Public domain 中的资料比较看重。所以你在这里可以找到免费的武加大译本、WLC 的希伯来文本、TR 或 BYZ 或 WH 的新约原文、也有一些免费的英文和其他语言的译本,中文好似只有和合本。 继续阅读“Blue Letter Bible,直接读新旧约原文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