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圣职成为教阶

最近休息,但还是每天会用30分钟来翻译提摩太维尔主教的《东正教会》一书,我已经翻译到了第三章的四分之一部分。

最近休息,但还是每天会用30分钟来翻译提摩太维尔主教的《东正教会》一书,我已经翻译到了第三章的四分之一部分。

在第三章中,维尔里面用了一些篇幅讨论了罗马教阶中圣职人员与一般信徒的严重对立问题,这在东方没有如此出现过。东方虽然也有出现圣职人员与一般信徒的对立,但没有如此严重。

其实新教系统的一些大的系统也逐渐会出现圣职人员与一般信徒的对立,我想表达的是,这个对立其实不是圣职与非圣职的对立,而是因为圣职变成了教阶,产生教会内部的阶层,自然就有了对立。

就像之前美南浸信会出现的神职人员性侵问题,还是天主教出现的神职人员性侵性侵问题,都是与圣职与教阶这个主题有关。

圣职是圣经的概念,如论是旧约的祭司、先知,还是新约中的使徒、先知、牧师、教师、执事、长老等。这些都是圣职,如果一个人担任圣职,那是极为荣耀的事,又是一件可怕的事。就像亚伦的儿子用凡火献祭被击杀一样,轻慢不得。

但圣经从来没有一个概念说这些人要成为某种教会内部的阶层或群体,拥有特别的地位,这是要不得的。

教会的秩序为上帝设立赐予,承担圣职者从秩序角度确实好似承受了更大的荣耀,这也没有问题。因为一个身体上的肢体,就是有做荣耀的,也有做软弱的,但这不等于荣耀的肢体需要形成小团体,软弱肢体形成小团体,这样的教会构成一定是气血不通的,容易产生各种稀奇古怪的病。

后来,维尔说到,东方那时拣选圣职人员和学历、出生是没有关系的。很多君士坦丁堡牧首在成为牧首前都是一般的信徒,只是上帝将他逐渐显明出来来承担这个职分。不过公元800多年的罗马,教阶已经逐渐形成,能够爬上教宗位置的,必要从下面一步一步上来。

当教阶形成,则就形成了教会的某个同温层,不同的同温层之间沟通存在障碍,教会就会出现僵化和疾病的状态。

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思路上,新教的部分改革者走了一条极端路线,就是否认圣职的实在,来处理教阶的问题。实际上这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案,因为即使没有明文的圣职,在信徒群体也会有某种潜移默化的圣职的观念,教阶仍会形成。

那么,我们要看如何正确处理圣职与教阶的问题,讲的还是比较明白的。

首先,圣职是上帝亲自命定和拣选的,人要看为宝贵。

其二,圣职承担者需要承担牧职工作,不能够形成一阶一阶的圣职阶层,导致某一层圣职人员与会众脱钩,从而形成教阶。若形成教阶则必然会有罪恶进入而不为会众所知。

其三,圣职承担者必须要有为父和舍命之心,这是难的,但可以不断在这点上进步。

即使在使徒还在的时候,会众已经会有恶意的认为存在教阶,旧约时期可拉也攻击摩西亚伦形成教阶,这些都是莫须有的控告。因为摩西亚伦保罗都是有为父心肠的人,都竭尽全力承担牧养职责,会众的指责是无根据的,是虚假的。

教会同温层的话题是另外一个话题,与教阶有关,但更多是属于小团体的这个主题。有机会在思考记录。

修院对于教会的重要性

在不那么细致地整理和学习了一些600ad之前的教父作品后,已经隐约建立了这样的结论。

在不那么细致地整理和学习了一些600ad之前的教父作品后,已经隐约建立了这样的结论。

不论从教会领袖的训练角度,灵性中心的建立角度(灵性中心应该包括属灵传承、操练实际、文本整理、属灵领袖的代际传承(应该包括异象和恩赐和心志)),俗世圣徒寻得看得见的秘所角度,和对世俗世界实际影响的角度,都极为重要。

就如早期的三类朴修者所揭示的:独居修士、群居修士、与有实际家庭社会生活的在俗修士。实际上,所有的圣徒都应该囊括在这三类人群中

可惜的是,新教传统中想要第三种在世分别的生活训练,实际却已然分崩离析。原因很多,但一和二的缺少,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并且修院的建立,需要摒弃罗马后期发展出来的修会的概念,那是教会分裂的种子,要不得。

在奥秘派的属灵传承中,则较为注重独居亲近主而撇弃群居和正常的家庭生活操练,又是另外一个方向。所以从十架约翰、芬乃伦、盖恩夫人这支出来的,如果有家庭,家庭见证生活都不好。

在埃及和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的独居修士,则有些过度受苦之操练,或许有时代性,给现世也有提醒,不过容易走到行为比较中。

较为平衡的是巴西尔的群居修院,他较为平衡的踩到了这三个点。群居中仍然提供需要独居的小房子空间、仍然提供社会的医疗和教育服务,开放修院,也允许有需要的圣徒小住调整灵性状态,感觉做的是比较好的。这支传承,被东方保存至今。值得欣慰。

在新教传统中,注重社会介入的几乎都会走进自由神学社会福音的路里;注重分别为圣独居世界的基本都会走到分离主义的路里;想要搞平衡的福音派路线,走着走着就搞不清方向。因为缺少深厚的长久的属灵沉淀。

如果要在中国建立成型修院,确实困难太多。但现在新教传统中的各类训练的地方都具有这个潜质。不过又缺乏属灵操练的方式和实际训练的指导,如果只表达为靠圣灵带领或自己领受话语带领,就太有难度。

需要有位老师,能够带着拾级而上,不至于过于空洞、要求过高、又摸不清各种准则。

触不可及吗

触不可及吗

作者:虾米


第一次观影片——《触不可及》时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已是二刷,相比第一次观影有了一些不同的感受、感动。
这次特别查考了百度百科,发现片名《触不可及》有好几个不同的翻译版本,有叫“无法触碰”的,有叫“闪亮人生”的,也有叫“无法触及”的。但我觉得都没有“触不可及”的翻译更准确、更到位、更有深度的表达着这部影片的整体。 继续阅读“触不可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