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福音1.1-5 希腊文翻译练习

注:翻译练习采用的新约原文是Byzantine Textform 2018

Ἐν ἀρχῇ ἦν ὁ λόγος, καὶ ὁ λόγος ἦν πρὸς τὸν θεόν, καὶ θεὸς ἦν ὁ λόγος. Οὗτος ἦν ἐν ἀρχῇ πρὸς τὸν θεόν. Πάντα δι’ αὐτοῦ ἐγένετο, καὶ χωρὶς αὐτοῦ ἐγένετο οὐδὲ ἓν ὃ γέγονεν. Ἐν αὐτῷ ζωὴ ἦν, καὶ ἡ ζωὴ ἦν τὸ φῶς τῶν ἀνθρώπων, καὶ τὸ φῶς ἐν τῇ σκοτίᾳ φαίνει, καὶ ἡ σκοτία αὐτὸ οὐ κατέλαβεν.

John 1.1-5

太初[1]道已存,这道与上帝同在[2],此道乃具上帝之本性[3]。这位[道]太初与上帝同在,万物藉他而造[4],且凡被造的无一不藉他而造成[5]。生命在他之内,这生命乃人之光,此光照耀于黑暗之中,黑暗却不胜过[6]他。

约翰福音1.1-5 译文
  1. Ἐν ἀρχῇ,这个介词短语与约翰一书1.1节使用的(ἀπ’ ἀρχῆς)是不一样的,一书所强调的是“从”,时间已被创造;而约翰福音的介词短语显然是要把读者带入到上帝的永恒之中(ἐν),以窥得永恒上帝在时间未有之先那存有之奥秘。和合本翻译甚妙,约翰福音译为“太初”,约翰一书译为“起初”。
  2. πρὸς ,介词,朝向或趋向之意,后接宾格,可理解为 同在。但此处经文强调的是 道与上帝极为亲密的关系,面对面的关系。
  3. Καὶ θεὸς ῇν ὸ λόγος. 耶和华见证人的《新世界译本》翻译为“道是个神”是一个语法通过,但对于经文上下文无法通过的翻译。θεὸς此处没有冠词,可译为无定冠词的“一个神”,或者强调本质属性。显然约翰在此处的用词,规避了希腊文中的“神性”一词(因神性一词在希腊文语境中并非指独一神才具有的特性,中文类似),而是以事物本质描述的用法来描述道的属性是与上帝一致。用词可谓讲究。
  4. Πάντα δι’ αὐτοῦ ἐγένετο. πάντα是πας的中性复数形式,但γένετο是第三人称单数形式,这并非语法错误,而是那时期希腊文的惯用用法。
  5. 约翰福音1.3节的句号问题。这是经文传抄与释经学上都会讨论的一个话题。初代教父,甚至改教时期的加尔文都谈及该话题(加尔文在其约翰福音注释中有谈及)。一般认为有两种意见:(一)句号在 ὃ γέγονεν 的后面,所以ὃ γέγονεν 第三节的内容,一般的译本都采用这种传统的句点方式。(二)句号在 ὃ γέγονεν 的前面,所以 ὃ γέγονεν 是第四节的内容。自Aland在NA27开始采用此种意见,只有较为激进的且偏于否定教会传统的译本会采用此意见。首先,早期的抄本都是没有标点的,为此该问题有成为历史悬案的可能。第二种意见无法较好的确定经文的内涵,且有演化为万物有灵(第二种意见的第四节翻译是:生命在一切被造物之中…,显然这是不符合常理的,但对万物有灵者是接受的)的支持证据,亚流曾以第二种翻译来支持他的圣灵被造论。虽第二意见的支持者认为从诗文脉络来说,更为合适,但其实若仔细推敲约翰福音前5节的诗文脉络,第一种意见反而合适诗文的表达且意思相当明确。此生命乃圣子独有的永恒生命,起初亚当和夏娃持有之,后因罪失落掉了。为此,习者采纳传统的第一种意见。(可以看到经文推敲的细节到什么程度)。
  6. Κατέλαβεν,这个词在和合本翻译为“接收”,旨在强调的是黑暗对光的拒绝。原文所要强调的是圣子道成肉身进入世界,黑暗并非只是被动的拒绝,黑暗还想杀死光明。此词的含义丰富,可译为“接收”,“胜过”,“掌握”,“了解”等,习者认为“胜过”意义更为合适,描绘了黑暗对光的抵挡的本质,但光必然得胜。

新增加的一些字典

新年到了,工具也增加了一些新的字典,给大家使用。

  1. 封志理原文编码
  2. 王正中原文编码
  3. 张伯琦原文编码
  4. TWOT(旧约神学辞典),这是一部讨论希伯来文用字的神学词典,可以当编码辞典使用。

可以直接在本站下载《研读圣经》工具,然后用工具自带的资源管理器安装这些字典。

论爱四百则(认信者马克西姆),1-20则

《论爱四百则》

认信者马克西姆

译 / Timothy

一、给长老埃尔皮迪奥斯

阿爸1埃尔皮迪奥斯,在论朴修生活2一书之外,我还把这本论爱的作品寄给你,其根据四部福音书的数目,分成了四部,每部一百节。它可能不能满足你的期望,但我已经尽了自己的力量。此外,阿爸,您应该知道,这些章节并不是我自己思想所得。恰恰相反,我翻阅了圣教父的著作,从他们那里收集了与我的主题有关的内容,把大量的材料浓缩成简短的话语,这样便于记忆和吸收。

在把此书寄给您时,我请求您带着怜悯的心来阅读它们,只寻找其中有益的地方,忽略那些拙劣之处。也请您为不配的我祷告,因为我实在缺乏各种属灵的益处。我也求你,不要因我所写的忧愁,因为我所作的,无非是你吩咐我的。我说这话,是因为我们现今用言语烦扰人的人多,用行动教导人的人少。

请仔细阅读每一章节。因为我怀疑不是所有的章节都容易让人理解。其中许多章节需要大多数读者仔细研究,即使它们的内容看起来很简单。如果这些章节中有任何对灵魂有益之处,只要读者不是出于好奇,而是出于对上帝的敬畏和爱来阅读,那么它将透过上帝的恩典来显明给读者。如果一个人阅读这本书或其他任何作品,不是为了获得灵魂的益处,而是为了寻找可以诋毁作者的材料,以便骄傲显示自己学识渊博,那么他是什么好处都得不着的。

继续阅读“论爱四百则(认信者马克西姆),1-20则”

论心灵的守护二十七则(隐士以赛亚)

隐士以赛亚

译/Timothy

作者简介:

对于《论心灵的守护27则》的作者,我们并不是十分确定。根据阿托斯的尼哥底母所做的判断,隐士以赛亚生活在大约公元370年,是与埃及的大师马加略同时代的人(大师马加略为《沙漠教父言行录》中的马加略)。大多数历史学者认为他可能要稍晚于之前估计的年代,现在也被认为是修士以赛亚,在埃及的瑟格提斯过简朴生活,后移居到巴勒斯坦(431年),晚年隐居。最后以高龄于491年8月11日在加沙离开世界(也有一说是489年)。无论何时离世,作者见证了4到5世纪在埃及和巴勒斯坦地区沙漠教父时期的灵修真谛。尼哥底母特别赞扬他关于抵挡魔鬼和觉察顺服良心的建议。

尼哥底母在这里是从一部还未翻译为英文的长篇著作中摘录了一些内容。

继续阅读“论心灵的守护二十七则(隐士以赛亚)”

基督为谁而死——从圣经及历史神学看「有限的救赎」

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 3:16)

一、缘起与目的

在如今领受加尔文神学观点的改革宗教会中,许多圣徒强调加尔文主义的五要义,而这五要义是以首字母连接成为郁金香(TULIP)而闻于教会甚至学术界。这五点要义分别为:

(一)人的全然败坏(Total depravity)

(二)无条件的拣选(Unconditional election)

(三)有限的救赎(Limited atonement)

(四)不可抗拒的恩典(Irresistible grace)

(五)圣徒永蒙保守(Preservation of the elect)

因笔者听闻教会中有些圣徒因为改革宗的系统教义而引起许多困扰,甚至已经影响到教会的委身和建造,遂根据圣经并照着自己对改革宗系统教义的理解,与教会历史中许多对改革宗系统教义的评注,给出一些相对完整的对五要点的评论文集。希望能帮助本教会在困扰中的圣徒,坚固地方教会的建造立场。本系列文集所引用的《基督教要义》版本为钱曜诚主编,加尔文出版社2007年出版。

继续阅读“基督为谁而死——从圣经及历史神学看「有限的救赎」”

【转】为何马可福音16:9-20应包括在圣经内-Westcott与Hort谬误个案研究

引言

早在Westcott与Hort率领委员会于1881年修订圣经,并他们的支持者首度引进一个系统化的批评文本以前,就有基于文本理据,质疑马可福音应否包括16:9-20,其中最著名的批评学者要算Tischendorf与Griesbach等。今天多数现代派文本学者认为,此部分经文约在2世纪后加上去,托名马可所写,而马可福音「原本」的结尾已散佚;然此说实不合理,似是无中生有。尽管没多少理据证明应从书卷删除那部分经文,但几乎所有自然派文本批评家都认为应该这样做;此外,当今几乎所有新版本圣经要非真的删掉此部分,最少也加以括号,并注明「此部分原不属圣经」。

马可福音16:9-20是个好例子,可见将Westcott-Hort范式应用到文本批评上之谬;他们的理据,乃基于几个篇幅小又有错谬的希腊文抄本。其实支持此段经文属马可福音的理据多如牛毛,但现代文本批评学者依然将这部分删除。明显地,我认为「马可福音16:9-20乃后添」之说,从外证角度看,主要基于「愈古老愈好」的标准,其实此法不通,循此路径,甚至反过来驳倒批评文本支持者所言,笔者已另文讨论。[1]

继续阅读“【转】为何马可福音16:9-20应包括在圣经内-Westcott与Hort谬误个案研究”

亚他那修达马塞林——如何使用诗篇

原著/亚他那修 (古罗马)

译/Timothy

译荐

亚他那修是早期教会中上帝所重用的仆人,他为着三位一体的核心教义与亚流异端争辩,因为皇帝偏向亚流学说而被放逐旷野多次。其在旷野中偶遇沙漠修士圣安东尼,并得着灵性的恢复。

他有许多的作品问世,现已经译成中文的有许多神学论述,包括《论道成肉身》、《驳异教徒》、《论<路加福音>十章二十二节》等。今译者偶然接触此书信,乃亚他那修写给自己属灵儿子如何读《诗篇》的建议,阅读后甚觉宝贵,在那个没有计算机技术的年代,能够将一部诗篇烂熟于心,且意见中肯。

与一般后期的释经书和学术研究作品不同,此书信的最终目的乃是灵性的牧养和恢复,所以给出的阅读建议乃是目标明确的,非常值得我们现今时代的圣徒参考和采纳。译者水平有限,许多原文的用词拿捏没有很好的以同等的汉语语文来表述,遂失去了原著的一些光泽,但核心要义仍然基本译出。

因亚他那修所处年代,圣经正典尚未完全确立,七十士译本含有旧约次经数卷,那时的基督徒都作为圣经使用。译者明确只接受马所拉经卷的39卷旧约书卷,与27卷新约书卷为神所默示的圣经,特此说明。

愿主祝福。

继续阅读“亚他那修达马塞林——如何使用诗篇”